不局限于中國或中式,「東方」是U+設計語言成長與拓展的土壤,它承載了過去,也得以安放當下。它們的設計不僅沿革并創新于傳統家具的形制,同時也注入了世界設計思潮中的養分,功能與美感之中亦保留有對日常生活中情感與尺度的溫厚理解。
而2020年,U+啟動了品牌重塑的工作,希望新階段的自己,能以更加包容和開放的方式來詮釋當代東方的生活圖景與精神家園。因此,在首屆「設計之春」中,U+將以「存在于東方」為題,寓意以新姿態重新探討東方設計的一次開端。
聊起「設計之春」,U+認為這次的團體發聲勢必會起到更強的號召力,經驗更豐富的老炮兒設計師和朝氣蓬勃的新銳設計師,也可以借此增加交流與互動,相互學習與啟發,畢竟力量是相互拉動的。
第45屆中國(廣州)國際家具博覽會A區3.2
「設計之春」當代中國家具設計展 — C01 U+
2 0 2 0 年 7 月 2 7 日 - 3 0 日 — 廣 州 · 琶 洲
先有設計師,還是先有設計品牌?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命題,也是本次「虛擬放映計劃」誕生的先決條件。
「品牌」往往是一種設計理念運行的最終結果,單純解讀其本身,很難找到它存在的決定性理由。
但通過對創始設計師成長軌跡的溯源,則可以讓讀者接近品牌的本質。把每個設計師的命運放在顯微鏡下,照亮更多位于暗處的抉擇瞬間,這成為了我們所篤信的「求真」方式。
所以,我們才對「設計之春」當代中國家具設計展的出現格外振奮。
在這座「設計密碼庫」里,首屈一指的設計師們通過對「原創」的共識聚集于此,這些人是一批不屑于走捷徑的愚夫,以命運之火為理想而抱薪,在他們身上醞釀著無數種未來。
接下來的九日,我們會帶諸位浸入與「設計之春」同行的原創設計品牌及其創始人的歷史中,以電影敘事去還原他們的抉擇瞬間。跟著「鏡頭」,你就能把他們的一部分據為己有。
與沈寶宏的緣分大概得用上幾個閃回才能捋順,簡單說就是在相互都挺欣賞的情況下,經歷了長達3年的錯過......而這回借由「設計之春」我們終如愿聊上了天,但也因疫情反復,原計劃在U+北京草場地新店的蹭茶之約,最終變成了一場全程嘻嘻哈哈,相互吐槽的「云Party」。
但這場談不上正正經經的采訪,反倒讓我們看到了沈寶宏非常周伯通的一面。
祖上六代從事木匠,又創立了強調「東方基因」的原創家具品牌,沈寶宏在外人心中好像就該是個「舊時手藝人」的模樣,安靜沉默、無欲無求,又或者對當代社會渴望卻疏離、羨慕卻嫉妒。但實際上,他本人可是個頑皮、自信且篤定的山東漢子。
不過,一邊是設計與制造,一邊是管理與發展,雖有譚曉慧這樣精明能干的伙伴幫忙,沈寶宏這些年仍舊在這場「左右互博」中被磨平了些棱角,多種角色的無縫銜接也偷偷壓縮了他個性中「有趣含量」的比例。
當然我們還發現,U+團隊一直非常小心翼翼地保護著設計師的天性,甚至有意而為之地隔離了設計師與動蕩市場的關系,這也讓沈寶宏在聊起U+的設計定位時能如此沉溺,如此樂觀,如此遵循本心。
在我們聊過的許多歷經風霜的設計師中,沈寶宏的狀態最讓人舒服,他似乎有意打亂線性的時間,并不著急宣言主張,亮出底牌,而是悠然自得地佇立在某一個時間點永遠「年輕」著,等待時間和經驗最終賦予我們理解他,理解U+。